广西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七,收集并整理广西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七得系列试卷及其答案,查看更多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请关注我们!
1、2022年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英语三
2、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2022理科综合10
3、2021届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一)
4、2020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十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4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根据各选表述的要点,梳理诗歌内容,找到有关的信息比较判断正误。B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在诗中是写实景,而并没有什么含义,此项所分析的含义是现代人现予的,借诗喻理而已。
广西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七
的作者是:
B.孙武
C.韩非子
D.春秋时代的战士总结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吗?
《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兵法,历来被称作“兵经”,誉为“百代谈兵之祖”。它精邃的思想、奇妙的谋略、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成长。公元8世纪当我国唐朝时,它传入日本,立刻受到日一本各界的高度重视,研究、注释、讲解、运用者层出不穷。近几个世纪以来,它又传到欧美各国,翻译成十几种文字,除了军事领域外,它还被运用到外交活动、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体育竞赛等方面,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可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疑惑不解的问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孙子”——孙武和孙膑,孙武是春秋后期吴国的将军,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军师,他们各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也著录有 《吴孙子兵法》和《齐孙子》两种。唐颜师古注前书的作者是“孙武”,后书的作者是“孙膑“。然而、孙膑的兵法书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失传了。这样,两个“孙子”只有一部《孙子兵法》。于是,自宋代以来,就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和猜测。有人根据《孙子兵法》阐述的许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就认为此书源出于孙武,而完成于孙膑;有人则干脆主张,它是孙膑所作。
由于“孙子”有两个,而《孙子兵法》只有一部,不少人更怀疑起孙武其人的有无。宋人叶适根据《左传》中毫不提及孙武,而《史记·孙子传》叙孙武用兵“试以妇人”,其事“奇险不足信”,因而指出:“故凡谓穰苴、孙武者,皆辩土妄相标指,非事实”。(《学记言》)清人全祖望完全赞同上述观点,认为:“吴原未尝有此人,而其事其书皆纵横家所伪为”。(《鲍崎亭集·孙武子论》)现代学者齐思和撰《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也主张:“孙武实未必有其人,十三篇乃战国之书”。(《燕京学报》第26期)还有人认为,孙武就是孙膑。如日本学者斋藤拙堂作《孙子辨》一文论道:“孙武与孙膑,毕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见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中册)现代学者钱穆也指出:孙子在吴、齐两国都呆过,太史公莫能辨,遂“误分以为二人”(《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可见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说法之纷纭离奇。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墓葬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大批竹简。这个发现不仅使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证实了《史记·孙子传》和《汉书·艺文志》关于两个“孙子”有两部兵法的记载是确实的。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它还不能证明《孙子兵法》就是春秋末年的孙武所撰,因为这部兵法阐述的大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
(一)《孙子兵法》的许多用语都是战国时代流行而春秋时所未见的。如《势篇》说“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九地篇》说“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这里的“形名”和“霸王”,都是战国时常用的词语。
(二)《孙子》言用兵数动辄就是十万。如《作战篇》曰:“带甲十万”;《用间篇》又云:“兴师十万”。而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乘,约二三万人。到战国中期,才有带甲十万至数十万者。
(三)春秋时的大战一般都在数日内解决,即使围城亦不过数月,而《孙子兵法》所谈战争往往旷日持久。如《作战篇》说:“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用间篇》又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这分明是战国时代的状况。
(四)《孙子兵法》所谈的战术多为运动战,主张深入敌后,长距离的调遣。如它说:“凡为客之道,深则专”;“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九地篇》);“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篇》)。这些都是战国时代的打法。
(五)《孙子》特别好用“五”数,如《势篇》曰:“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五色之变,不可胜现也”;“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虚实篇》又云:“五行无常胜”。这些都应是在战国时代“五行”学说流行后的说法。
(六)《孙子》的体裁类似于《墨子》的《尚贤》、《兼爱》等篇。它每篇定名都总括全篇的大意,篇前都冠以“某子曰”。这种体裁,大致晚于《论语》、《孟子》而早于《荀子》、《韩非子》,约出现于战国中后期。
(七)春秋时的战争一般都由国君亲自统率军队出征,或者由中军元帅统御上下军。而《孙子》言兵,由“将”独当一面。如它说:“将受命于君”(《九变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篇》)。战国时才有如此格局。
(八)春秋时作战之军队,一般都自带粮食,所谓“裹粮坐甲”(《左传·文公十二年》),粮食吃尽而返归,未有指敌以为食者。而《孙子》却一再强调:“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作战篇》)。这又是战国时之策略。
(九)春秋时对卿大夫称“主”,而称国君为“主”乃是三家分晋以后的事。《孙子》每每称国君为“主”,此又为出于战国之证。此外,《用间篇》说的“谒者”、“门者”、“舍人”,也都是战国三时之用语。
(十)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用间》篇,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一语。苏秦活动的时代当战国中后期,在孙武之后约200年。这更足以说明《孙子》成书之晚。因为此句与孙武之时代不合过于明显,后被人删去。
上述十条关于《孙子兵法》出自战国时代的论据,都有一定道理。当然,历来也有不少学者,如明代的宋濂(作《诸子辨》)、清代的孙星衍(作《孙子十家注序》)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等,都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认为《孙子兵法》是春秋时孙武所自著。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读者当审慎鉴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