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历史2答案 【20·高考样卷-SD·历史(二)】(山东版·历史),查看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各科答案: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1.周秦之际,社会经济变迁加速,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农业垦殖规模迅速扩大,野生动植物资源出现萎缩,采集捕猎经济不断衰退。于是国家通过设置官、制定礼制禁令、建立苑囿等措施,不断加强对山林川泽的管理。这些举措
A.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满足了统治者的狩猎好奇心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D.彰显了国家协调经济的能力
2.董仲舒认为行刑应该在秋冬进行,若在其他时间进行,则被视为暴政,因为主者要成德就要顺应天意,使庆、赏、罚、刑都不违反天道的四时变化。董仲舒的这一主张
A.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B.旨在强化司法的正当性
C.继承发展了道家无为思想
D.是洞察自然规律的结果
3.据统计,隋唐五代至晚清的作家共602名,其中进士和举人等出身者共341名,占总数的56.6%而且这还不包括秀才一级的科举中第者,中国帝制时代后期多数文学家是科举出身者。据此可知,科举制
A.使封建王朝得以长治久安
B.选拔人才具有广泛性和公平性
C.大大提高了文官的录取率
D.筛选了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
答案:
1.D本题考查先秦政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开垦规模扩大,野生动植物资源出现萎缩,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通过设置职官、建立苑囿等措施加强对山林川泽的管理,此举彰显了国家在协调经济开发与资源保护方面的能力,选D项。A、B两项均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B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用天人感应理论来阐释秋冬行刑的合理性,并认为这样做可以让行刑符合“德”,这旨在强化司法的正当性,故选B项。董仲舒的这一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君主暴政和任意行刑的作用,并没有强调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排除A项;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糅合了道家顺应自然的主张,与无为而治无关,排除C项;董仲舒主张庆、赏、罚、刑应该顺应四时变化,其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故其主张并不是洞察自然规律的结果,排除D项
3.D本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根据材料“其中进士和举人等出身者共341名,占总数的56.6%”“中国帝制时代后期多数文学家是科举出身者”可知,科举制为封建王朝贡献了一大批人才,这些都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读书人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公平”,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科举制的录取比例,故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