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AB测试示范卷》新课标历史答案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AB测试示范卷》新课标历史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AB测试示范卷》新课标历史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AB测试示范卷》新课标历史答案

1、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第四套

2、《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新课标高三历史人教版

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数学第三单元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考查点:重文轻武。解题思路: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C。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AB测试示范卷》新课标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17.(1)特点:汉代主要西传的是以丝绸为主的物质文化以及养蚕、丝织技术;唐宋到元发展到西传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明清时期发展到西传哲学思想、理论观念。(6分)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影响力大;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长期畅通;新航路的开辟。(6分)(2)影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出现了科学分类并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6分)评价:西学的引进既冲击了传统学术,也冲击了封建文化体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拯救中学的时代巨流,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中国的改革运动、革命运动;其最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道路”。(6分)【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大量的物品沿着丝绸之路,经过安息、埃及等地,源源不断流向西方,直到罗马。随着中国丝货等物品长期大量的流入,中国的养蚕、丝织技术也开始向西方传播”可知,汉代主要西传的是以丝绸为主的物质文化以及养蚕、丝织技术;根据材料“唐宋时期和元代……西传的中国文化,除了物质文化外,主要是中国的科学技

17.示例: 观点:称呼词语的变化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3分) 评述: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4分) 称呼词语的变化原因:近代中国一系列对外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在与外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认识逐渐加深;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4分) 称呼词语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政府逐渐抛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对外交往理念,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4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目,首先根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评述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对西方称呼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国家利益的维护等角度思考;指出这种称呼变化的实质,即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从天朝上国到平等的近代外交的转变,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答案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unfw.cn/6940.html

作者: admin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