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新高考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新高考,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新高考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新高考

1、金太阳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示范卷答案

2、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答案网

3、卷临天下202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数学卷(八)

【题目】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警惕文化血统论泛滥

①“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诗中所抨击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期延绵不绝。到了文革时期,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类充满对他人蔑视和自我炫耀的政治血统论话语,在“十年浩劫”中一度广泛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好在这类说法、做法,随着“文革”的终结,已经烟消云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当下中国,文化血统论却逐渐流行并大有蔓延之势。

②血统本指同一祖先的血缘系统,本无优劣高下之分。那种认为血统有优劣之分且决定人们的贤愚贵贱的观点,就是血统论。而文化血统论是指:读书求学的经历包括学校的名气地位,决定人们能力的高下和德性的贵贱,而且不易改变。

③文化血统论首先表现在教育部门招聘引进人才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高校新增师资逐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担任,这本属于正常现象。但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来,一些高校进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而这苛刻并非单纯是学术成就、学术潜力,而是拘泥于求职者的“出身”,即求职者是在哪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出身门第”如何。有的高校一看求职者不是名牌大学博士毕业,根本不管其业绩潜力如何,一概谢绝入门。而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则□□其业绩不良,潜力不佳,□照收不误。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招聘引进人才竟要查“本科血统”。“文革”政治血统论流行的时候,用人往往要“查三代”,甚至“查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与之相比,现在高校录用教师的做法,有何本质差异?

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可悲的是,上述在文化血统论意识笼罩下的高校人才选拔,连“文革”期间政治血统论影响之下的考察录用人才的“境界”都不如。毕竟,那时对于“出身”不好的人,还讲“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现在的文化血统论,连这种幌子都不要了,变成赤裸裸的唯名是从,真是可悲亦复可叹!

⑤与高校招录人才的怪象相映成趣的,是公务员招考。最近几年来,公务员招考的门槛越来越高,不少机关招人的条件是“研究生及以上”,甚至有的直截了当就要求“博士研究生”。而这些博士要做的并非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而是一般的接电话、贴信封、买花圈、干会务、跑联络之类的事务。现今不少党政机关炫耀自己人才荟萃,其经典表述就是其单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少人,而且这些博士的本科硕士阶段都是在名牌大学。

⑥文化血统论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它首先表现为对人才奋斗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抑制乃至消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提倡并受到全社会自觉认同的自学成才论、自我设计论,都是强调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本质上是对人才奋斗精神的严重抑制和对人才创造能力的无端限制,是新的宿命论,是一种社会倒退。

⑦文化血统论的出现,也堵塞了阶层流动的渠道和角色转换的空间,甚至可能导致阶层固化,使社会缺少活力。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的,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成就向上提升,或者因自身存在的问题反向流动。文化血统论并不重视后天的努力及其成果,而是单纯看重过往的“出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为宿命论提供市场。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不会_____ ________,而是_________ _____。

⑧文化血统论的出现,还可能导致人们不良情绪和不善行为的出现。既然后来的努力并不重要,人们就会安于现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更多的可能是不满现实,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当作发泄的机会和渠道。近年某些群体性事件的出现、“网络义和团”的喧嚣,不能说与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⑨解决文化血统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改变,要尽力尽快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于国民观念平民化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树立勤奋改变命运、付出终有回报的风气和信念。

1文章开头从“政治血统论”谈起,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第③段空格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

A.尽管 也B.无论 都C.即使 也D.虽然 却

3第③⑤两段举例揭示了文化血统论的“怪象”。第③段议论“教育部门引进人才”,侧重于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举例;第⑤段议论“公务员招考”,侧重于从____________的角度举例。

4根据文意,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语句:

人们可能不会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6本文和左思《咏史》在主旨上有哪些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附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试题答案

【答案】

1引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文化血统论”流行的问题(引出下文)。揭示了“文化血统论”与“政治血统论”在本质上一样,都是应该受到抵制和批判的。

2C

3片面追求“出身门第”(学校的名气地位) 对高学历人才使用不当

4把社会地位的上升寄托于自身的切实努力之上(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寄望于“拼爹”理想的实现(寄望于家族的财富、地位)

5D

6《咏史》讽喻了当时选拔人才只讲究门第出身的不合理现象;本文批判了当今选拔人才过于讲究学历和学校名气地位的弊端。二者相同处在于:只讲门第出身和过于讲究学历及学校的名气地位都忽视了人才本身的才能;不同处在于:前者属于“政治血统论”,后者属于“文化血统论”。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开头段落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此类试题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从结构上说,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有:(1)开篇点题,统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总结具体答案,答题格式一般为“开篇点什么题,统领全文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具体内容)做铺垫”“渲染了什么气氛,奠定了什么基调”。本题从原文第1段的“好在这类说法、做法,随着‘文革’的终结,已经烟消云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当下中国,文化血统论却逐渐流行并大有蔓延之势”可知文章开头从“政治血统论”谈起的作用是引出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文化血统论”的问题,揭示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再结合第1段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可得出这两者都是应该受到抵制和批判的。

2本题考查考生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考生结合语境分析复句类型,然后根据常见关联词所连接的几类复句类型确定答案。一般说常见关联词及其所连接的复句类型有以下几种:

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尽管……也…… 虽然……却……2.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3.条件关系:无论……都…… 只要……就…… 只有……才……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5.并列关系: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

6.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光……也…… 不仅……还……

7.选择关系: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本题“而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则□□其业绩不良,潜力不佳,□照收不误”通过“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可知本句是个假设句,而“业绩不良,潜力不佳”也是作者的假设,故这是个假设复句,选项中“尽管……也……”“虽然……却……”是转折关系,“无论……都……”是条件关系,所以排除A、B、D三项。

故选C。

3本题考查考生对作为文章论据内容的事实材料的总结概括能力,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段落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此题第③段可以用摘录中心句法概括段意,即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然后根据这一中心句来概括段意,第③段的中心句是“而是拘泥于求职者的‘出身’”,第⑤段则可用总结法概括段意,通过该段内容,可知该段举例的角度是“对高学历人才使用不当”。

4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根据本段内容可知前一个空是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的,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成就向上提升,或者因自身存在的问题反向流动”的总结,考生应抓住“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成就向上提升”总结答案;后一个空是对“文化血统论并不重视后天的努力及其成果,而是单纯看重过往的‘出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为宿命论提供市场”的总结,考生应抓住“单纯看重过往的‘出身门第’”总结答案。

5本题考查考生划分文章层次的能力,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首先要了解思路是如何展开的,然后再思考作者如何布篇谋局的,分析各段落间的前后脉络,线索,内在联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探讨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意义段的段意;3、检查每个意义段的内容是否单一完整;四,注意文段的开头、结尾、过渡句、过渡段。本文通过概括各自然段段意,可知①②是第一层,由“政治血统论”引出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文化血统论”的问题,揭示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是应该批判的,故排除A、B两项;③④⑤是第二层,举例说明“文化血统论”可悲可叹;⑥⑦⑧是第三层,分析“文化血统论”的危害,故排除C项;⑨独立成一层,总括从哪几方面解决“文化血统论”问题。

故选D。

6本题考查考生比较两篇文章主旨异同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内容或情感方面入手比较。从内容上说左思《咏史》开头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运用起兴手法引出下文,金张和冯唐说明了历史事实,世胄和英俊揭露了社会现实,通过比兴、对比、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讽喻了当时选拔人才只讲究门第出身的不合理现象;本文通过举例分析批判了当今选拔人才过于讲究学历和学校名气地位的弊端;二者相同处在于只讲门第出身和过于讲究学历及名校地位,都忽视了人才本身的才能;两篇文章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属于“政治血统论”,后者属于“文化血统论”。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新高考

9.A 【解析】由材料“‘国’的概念广泛兴起,‘国权‘国民’‘.国耻’‘国教’等词汇成批地涌现”可知,甲午战争后人们的国家观念增强,说明甲午战败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外的民族意识,而非国内的民族平等,且清政府当时并未承认民族平等,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排除C项;甲午战争对西方列强的影响是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材料强调的是战争对国人 民族意识的影响,排除D项。

11.D 【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使之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 伯数字’”“阿拉伯人著写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阿拉伯人的著作对欧洲的影响和阿拉伯人将中国科技文明传人, 欧洲等事迹可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题干中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对文明传播的重要性,而非赞誉阿拉伯文明的文化丰富,排除A项;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排除B项;C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答案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unfw.cn/7630.html

作者: admin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