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进·2023-2024高一年级单元达标检测卷·数学(必修第一册)(一)1试题,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智慧上进·2023-2024高一年级单元达标检测卷·数学(必修第一册)(一)1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高中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设A={xlx<3},B={xx<0,或x>2},则A∩B=A.{xx<0,或2 河北省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C【解析】从甲骨文到青铜铭文,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商代礼制,无法通过比较得出“西周礼乐文化更为兴盛”的结论,故排除A项:甲骨文记录的是占卜的祷词,青铜铭文记录的是祭祀祖先的祝文,两者都反映了王权与神权有一定的关联,故排除B项:甲骨与青铜器反映了商周两朝祭祀礼节的不同,故排除D项 2.A【解析】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和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即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故选A项:诸侯争霸战争更加激烈、各诸侯国的变法不是这一变化的根源,故排除B、D两项;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是材料现象而不是根源,故排除C项 3.B【解析】秦始皇巡游六国目的是宣扬威德和安抚天下,故选B项;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通过称帝等措施确立起来的,故排除A项;秦始皇频繁出巡并刻石记功不是实行仁政的表现,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基层治理概况,故排除D项 4.D【解析】秦朝凿通灵渠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证,秦兵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等三郡,将岭南正式纳人秦王朝的版图,故选D项;仅凭图中的信息不能说明秦代“水利灌溉工程遍及南方地区”,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对比,故排除B项;秦始皇修建灵渠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排除C项 5.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与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钱,为地方势力坐大创造了条件,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禁止民间铸钱,汉武帝规定各郡国不能私自铸造钱币,并通过“专令上林三官统管铸钱”,最终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故选B项;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故排除A项: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未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币制改革的效果,故排除D项 6.D【解析】孝文帝模仿汉民族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于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等,这些举措包含了劝农、维护封建伦理的内容,旨在推进鲜卑政权的封建化,故选D项,排除B项;孝文帝模仿汉民族的礼仪,并不代表其提倡生活习俗完全汉化,故排除A项;材料中孝文帝的措施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C项中的“南北”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 7.A【解析】隋朝的粮食在唐朝贞观年间还没吃完,说明隋朝储备的粮食有很多,这反映出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故选A项;政府粮食储备多并不代表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生活富足,故排除B、C两项:隋朝时社会实现短期统一,故排除D项 8.C【解析】材料中诏令的要求强调了举主(举荐人)的责任,这有利于防范举主以权谋私以及保证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故选C项;材料中的要求不能直接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诏令没有放宽官员的选拔标准,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被举荐者的文化水平要求,故排除D项 9.B【解析】据材料信息“该奏章传给门下省后,给事中崔仁师批驳道”可知,门下省的给事中可审核刑部奏章,故选B项:材料中只有门下省的信息,没有涉及其与中书省、尚书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C、D三项 10.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金刚经》卷子是通过雕版印刷术印刷的,可以用来研究唐代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故选D项;仅凭一幅图,不能得出A、BC项结论,故排除A、BC三项 11.C【解析】材料反映了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地方官府想方设法地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负担转嫁给富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危害百姓现象,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守旧势力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故排除A项:材料现象说明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故排除B项;青苗法的实施背离了其初衷,并非宋廷无视民间疾苦,故排除D项 12.B【解析】耶律阿保机称帝、定法律、设州县等行为均是学习汉族先进制度的表现,故选B项;耶律阿保机并未完成北方地区的统一,故排除A项;耶律阿保机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并不代表其对北宋王朝颇为仰慕,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面官制度,故排除D项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002A·H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