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仿真模拟卷(三)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1.左图为北周时期鎏金银胡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具有波斯风格。右图为唐代凤头壶,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将手柄刻上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这反映了A.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B.中华文化因包容而发展C.民族交融推动唐代文化进步D.佛教中国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17.修昔底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他绝不用超自然的力量去解释历史,在他的著作中未曾出现过征兆应验之类的东西,也从未出现过神对人间事物的干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从类自身的历史,与神灵无美。因此,有人说:“真正的历史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中观A.鼓励公民为城邦利益奋斗B.要求人们抛弃对神灵的信仰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D.奠定了东西方历史学的根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渔业现代化起步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准许组织渔业公司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渔业保护为什么充满曲折。(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渔业政策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日,康有为知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意识到国家危亡在即,于是组织“公车上书”随后,在松筠庵聚集十八省共一千二百余举人,共商上书拒和之事。康有为以为“士气可用”,以“一昼二夜”写就“”,一千两百余名举人签名。此书“遍传都下,士气愤涌”。四月八日,康有为等至都察院请其代为呈递,但都察院以议和已经“用宝”(光堵帝已经批准)为由,决绝了此次上书。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材料二2005年茅海建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以更加半富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细密精致的推理论证,将以上论点进一步坐实。据作者统计,其中,举人们有1500余人次单独上书,135人次参与了官员们组织的上书。从这些上书的分析中,作者认为上书拒和的主力并非进京应试的举人,而是各级官吏,反对拒和者却寥寥无几。作者认为有两个“公车上书”:“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一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摘编自茅海建《“公车上书”考证补》(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对“公车上书”的看法,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6分)(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简析材料一、二的史学价值。(6分)
C.意图遏制苏联工业化建设16.下列是二战后苏联的一幅宣传画:“如果这里有自由,监狱会是什么样子?”该宣传画反映了B当时B.艺术具有一定的冷战色彩A.世界多极化发展趋趋势D.逆全球化思球化思想十分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