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云南卷)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黑白白黑黑黑黑黑)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云南师大附中(云南卷)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黑白白黑黑黑黑黑)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云南师大附中(云南卷)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黑白白黑黑黑黑黑)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0.图1所示为2017年5月底安徽阜阳市夏收、夏种、夏管(简称“三夏”)进度情况。据图可知,当地累计收割面积(万亩)当日投入收割机(百台)▲累计秸秆还田面积(万亩)图1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B.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齐头并进C.政府注重对农业的宏观调控D.农业发展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19.2020年5月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陆法国家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法典体系:一是罗马式民法典体系,其编纂体系被《法国民法典》接受,将民法典分为人法、财产法、财产权取得法三编。二是德国式民法典体系,该体系把民法典分为五编: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但在《德国民法典》颁布不久,德国学者索姆巴特就提出《德国民法典》存在着“重财轻人”的偏向,这种重财轻人的特色使关于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的法大大退缩于财产法之后。一百多年来,科技日新月异,适应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的发展,强化对名誉、肖像、隐私,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已经成为民事立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从民法典编綦开始,就确立了“编篡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我国民法典一共分为七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编,共计1260条。与五编制的《德国民法典》相比较,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体例有三大创新,即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以及合同编通则发挥债法总则的功能。一方面,我国民法典更突出了对人的保护,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这一体系更具有时代性,回应了时代之问(1)依据材料,简析中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不同点。(6分)摘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契丹将领李楷洛曾参与过叛乱,归附唐朝后曾出征奚、羁、突厥、吐蕃等,立下赫赫战功,其家族成员亦为唐朝名将,战功卓著。唐廷“以其本枝,复赐李氏”。这是天子对番将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遇。其后代取名时也趋向汉人取名的习惯,李楷洛有子遵直、遵行、光弼、光颜、光进等,皆以“遵”“光”字行,这同汉人以某字行辈的特点一致。李楷洛之子李光弼时开始与汉族结为姻亲,李光弼娶汉族士人太原王氏女为妻;其孙李汇娶扶风窦氏女为妻;其曾孙女李氏嫁与沈房之子沈师,沈氏为关中望族,“沈氏之先,继烈组冕,显于籍牒者,皆由文学。”——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等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双向进行的。这种双向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对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被汉族文明吸引后,便会加速其由质而文的历程;而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有利于汉民族摆脱上层社会纤弱庸俗的颓废风气,转而呼唤粗犷和刚健的气质,开始了由文返质的变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正是在这种似相反实相成的变化过程中,逐渐缩小了彼此之间的差别,加速了各民族的文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摘编自张采民《民族融合与隋唐之际诗风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楷洛家族的事迹所折射出的民族交融的表现,分析唐代民族交融的有利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的民族大融合具有双向性属性。(6分)
1.凌家滩遗址是位于马鞍山市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此外还出土大量精美石器、陶器等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该区域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国家组织能力的增强C.王权屈居于神权之下D.私有经济规模的缩小
6.“鸿肺井刻石”位于旅顺黄金山下,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唐代刻石之一。关于此石的最早记载见于《辽东志》:“井上石刻有敕持节宣劳殊使.鸿卿崔凿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造。凡三十一字”。这可用于研究唐代()A.边疆治理和民族关系B.军事部署和军队慰问C.政府赈灾和民间救助D.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