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三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

[包头三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包头三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包头三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0.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在著作中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是赛里斯人,……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制成丝绸)”。作为史料,这可以佐证A.中国丝绸盛行于罗马地区B.罗马帝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包头三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

5..明清时期,江南有田十亩的人家,必延请塾师培养家中子弟应举入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期望他们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这反映!当时AA.传统观念影响深刻B.商业经济趋向繁荣C.不断加强D.官商勾结,政治腐败

[包头三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教育是半班民地封建性质的教育,当时教育的最大养端恰恰是忘记了乡村,陶行扣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从建国图强的愿望出发,以“传教士"的精神探求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教育,并进行了单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实践,他主张改造中国教育必须从农村入手,建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陶行知认为要发展乡村教育首先是建设一支合格的乡村教师队伍,他着手创办了一所乡村实验示范学校——晓庄师范,并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主要有:要把书子放在生活的炉里:师范教育从学制内容到教法都要符合中国国情;“熟塾师,改良整师”;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倡教学合一等,一摘编自傅华陶行知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实践及启示)(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陶行知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的主要依据。(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提倡乡村教育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包头三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

6.表1是1907—1909年全国学堂数量统计表(单位:所)。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1907-1909表1解A.学堂数量变化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加深B.选官制度变革影响了近代教育的发展C.各地设立学堂反映民众对教育的重视D.学堂类别的多样表明教育体系的完善

10.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关系进人蛋月期;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1989年5月,中国邀请戈尔巴乔夫访华,双方宣布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影响中苏关系的根本因素是A.两国经贸关系的变迁B.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C.国际形势的不断紧张D.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话题:
上一篇:2024届[鹰潭二模]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q物理
下一篇:q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化学